民政救助金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民政救助金是政府为了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群而设立的资金,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难群体的生活压力。民政救助金包含了多种类型,例如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人员供养金、临时救助金等,不同类型的救助金发放标准有所不同。 最低生活保障金方面,它主要是为了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民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具体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特困人员供养金则是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对特困人员给予供养。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 临时救助金是为了解决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临时救助的具体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公布。 总之,民政救助金的发放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各地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多种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标准。如果你想了解当地的民政救助金发放标准,可以咨询当地的民政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