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吗,不出庭作证有哪些法律后果?

我最近在打一场民事诉讼官司,案子涉及专业鉴定。鉴定结果对判决很关键,可鉴定人说不想出庭作证。我想知道在民事诉讼里,鉴定人是不是必须出庭作证?要是他不出庭,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
展开 view-more
  • #鉴定人出庭
  • #民事诉讼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并非必须出庭作证,但存在特定情形时需要出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这意味着,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果存在疑问,或者法院觉得有必要让鉴定人来现场说明情况,那么鉴定人就需要出庭。 鉴定人出庭作证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让当事人有机会当面询问鉴定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同时,也有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提高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因为通过鉴定人在法庭上的陈述和解答,法官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鉴定过程和依据,从而对鉴定意见的可靠性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如果鉴定人经人民法院通知,却拒不出庭作证,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也就是说,这份鉴定结果不能再被法院采纳来认定案件事实了。而且,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这是对当事人权益的一种保护,因为鉴定人不出庭使得鉴定意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当事人支付的费用也就失去了意义。此外,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鉴定人不出庭作证可能还会面临行业内的纪律处分等,这有助于规范鉴定行业的秩序,保证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