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人规避居间人私下签订买卖合同是否构成 违约?
在探讨委托人规避居间人私下签订买卖合同是否构成违约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居间合同的概念。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居间人帮委托人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促成交易,而委托人要为此支付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三条规定:“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中介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中介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中介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中介人的报酬。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动的费用,由中介人负担。” 第九百六十五条规定:“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介人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
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如果居间人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为委托人提供了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媒介服务,并且促成了交易的可能性,而委托人却为了逃避支付居间报酬,故意绕过居间人私下与交易相对方签订买卖合同,那么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构成违约。
举例来说,居间人通过自己的渠道和努力,为委托人找到了合适的交易对象,双方也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和洽谈。在这个过程中,居间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和成本。然而,委托人却在了解了交易信息后,背着居间人与对方签订合同,这显然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居间合同的约定。
当然,判断是否构成违约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居间合同条款。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居间人的服务内容、报酬支付方式以及委托人不得私下交易等条款,那么委托人的规避行为就更有可能被认定为违约。
如果居间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比如没有提供准确的交易信息、没有积极促成交易等,那么委托人可能有理由不支付报酬或者解除合同,此时规避行为可能不构成违约。但这种情况需要委托人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居间人的违约行为。
综上所述,委托人规避居间人私下签订买卖合同通常是有可能构成违约的。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建议委托人与居间人先进行友好协商,尽量妥善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来判定是否构成违约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婚前买的房子婚后卖掉又买一套,是否属于共同财产?
调岗没有变更劳动合同,能不能找公司赔偿?
发生交通事故逃逸会怎么处理?
离婚了孩子抚养权还能变更吗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同犯罪是怎样的?
户口本有有效日期吗?
分公司法人变更需要董事会决议吗?
决议是否是最终的结果?
固定资产卖出当月需要计提折旧吗?
高档化妆品在哪个环节征收消费税?
房产中介的税率是多少?
后妈是否有权居住子女的房屋?
同一个工程是否可以用两种税率?
宅基地卖后是否可以要求返还?
山西寻衅滋事需要什么证据?
弟弟借的高利贷和我有什么关系?
职工取住房公积金需要携带哪些材料?
从从严打到收归死刑复核权意味着什么?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