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劳动关系时有哪些常见问题?
在认定劳动关系时,有许多常见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一个常见问题是缺乏书面劳动合同。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混淆。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的报酬的社会关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行政隶 属关系,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而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比如,一些兼职人员与雇佣方可能形成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承包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分。在一些建筑、运输等行业,存在承包现象。如果劳动者是受承包方雇佣,而承包方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那么根据相关规定,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例如,建筑公司将部分工程承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个人,该个人雇佣的劳动者与建筑公司可能被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此外,实习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界定也容易出现问题。一般来说,在校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通常不构成劳动关系。但如果学生已经毕业,以就业为目的到用人单位实习,且符合劳动关系的其他特征,则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总之,认定劳动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仔细审查相关证据和实际情况,以准确判断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住别墅遇到邻里纠纷该怎么解决?
摸珠游戏算不算赌博?
驾驶证被暂扣期间开车上路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借钱用途和实际不符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留置解除后还会被判刑吗?
公司股东闹翻了该如何撤资?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标准是什么?
个人二手房交易预告登记当天能开证明吗?
老家没有房子该怎么办理丧事?
我爸在工地刷到胳膊,现在在医院,我该怎么办?
四险公司和自己承担的比例是多少?
在单位办理退休和个人办理退休是一样的吗?
营业执照丢失了该怎么更换?
诈骗罪判无期徒刑一般有多少年的缓刑?
如何通过辨识虚假信息识别诈骗?
前夫不给抚养费,我起诉他,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改婚期该怎么告诉朋友?
小学采集资料是否可以填父母双方的居住证?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