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进行仲裁的条件是什么?
我和别人有个纠纷,听说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不知道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申请仲裁。我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进行仲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比如是不是得有仲裁协议之类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仲裁是一种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它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仲裁需要满足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首先,要有有效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它可以是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也可以是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如果没有有效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将不予受理仲裁申请。比如,甲和乙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因本合同发生的争议,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仲裁条款,属于有效的仲裁协议。 其次,仲裁的事项必须是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也就是说,仲裁主要针对的是商业和财产方面的纠纷。例如,两家公司之间因买卖合同产生的货款纠纷就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涉及家庭内部的继承纠纷则不能通过仲裁来处理。 最后,申请仲裁的双方必须是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仲裁请求就是申请人希望通过仲裁达到的目的,比如要求对方支付货款、赔偿损失等。事实和理由则是支持仲裁请求的依据,要详细说明纠纷发生的经过等情况。例如,甲公司认为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交付货物,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甲公司就需要在仲裁申请中明确提出赔偿的具体金额(仲裁请求),并说明乙公司未按时交货的具体时间、合同相关约定等事实和理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