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会有什么后果?


当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意味着这个人在法律层面上被认定有失信行为,也就是没有按照法律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情况下,会带来多方面的严重后果。 首先是在信用惩戒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信息会被记录并公布。这就像是在个人的信用记录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污点。在如今这个信用社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审批、信用卡发放等业务时,都会查看个人的信用状况。一旦发现是失信被执行人,基本不会给予贷款,信用卡也很难申请下来。因为金融机构会认为这样的人信用风险很高,还款的可能性较低。 其次是在消费限制方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会受到诸多消费限制。比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一等座以上座位,这对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住宿方面,无法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也会受到限制,因为这种学校的费用相对较高,为了督促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避免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财产,所以有这样的限制。 再者,在社会活动和职业发展上也会受限。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失信被执行人会被予以信用惩戒。这意味着他们很难参与一些重要的商业活动和项目,在职业发展上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例如,在一些公司的招聘中,如果发现应聘者是失信被执行人,可能就不会录用。 此外,情节严重的失信行为还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所以,失信被执行人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应当积极履行法律义务,避免陷入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