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会有什么后果?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司法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措施。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强制手段,让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比如,法院可以直接从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中划扣相应的款项,用于偿还债务。 其次是罚款、拘留。对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具体来说,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这是对被执行人拒不履行行为的一种惩戒措施,以促使其尽快履行义务。 再者是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执行人将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比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会受到限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信用惩戒。 最后,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是可能构成犯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