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儿童保护法的内容有哪些?


未成年儿童保护法通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它是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全方位保障未成年儿童的权益。 家庭保护方面,强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儿童负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比如,要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虐待、遗弃孩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等。 学校保护方面,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要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同时,要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例如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社会保护方面,全社会都有责任为未成年儿童创造良好、安全的成长环境。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制作、发布、传播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舞台艺术作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依据该法第五十条规定,禁止制作、复制、出版、发布、传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舞台艺术作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网络保护方面,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如该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