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定罪流程是什么样的?


肇事逃逸的定罪流程是一个严谨且规范的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案件的受理与调查。当有人报案称发生肇事逃逸事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立即受理该案件。他们会展开一系列调查工作,比如询问事故现场的目击证人,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肇事车辆的特征等;调取事故现场附近的监控视频,查看是否能捕捉到肇事车辆和驾驶人的相关信息;还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现场的痕迹、物证等。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接着是责任认定。在调查工作结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调查结果,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对于肇事逃逸案件,一般情况下,逃逸的当事人会被认定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一认定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然后是立案。如果经过调查和责任认定,肇事逃逸行为涉嫌犯罪,公安机关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立案。立案后,会对犯罪嫌疑人展开进一步的侦查工作,收集更多能够证明其犯罪事实的证据。 之后是侦查终结与移送审查起诉。当公安机关完成侦查工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时,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等进行判断。 最后是审判。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最终作出判决。如果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