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生产伪劣产品罪不足5万会怎么判,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经营生意过程中,担心自己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涉及法律风险。想了解如果真的涉及生产伪劣产品罪,但金额不足5万,这种情况下法律会怎么判定呢?我主要想弄清楚在这种金额未达标准时的具体法律后果。
展开 view-more
  • #伪劣产品
  • #生产犯罪
  • #法律规定
  • #量刑标准
  • #刑事处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首先来说,单纯生产伪劣产品罪中,如果销售金额不足5万,一般情况下不构成《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要求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并且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等不同量刑。 不过,如果存在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或者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六条规定,也会予以立案追诉。 虽然未达到上述追诉标准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这种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会面临行政方面的处罚,比如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等。 相关概念: 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