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直系亲属是如何定义的?
我在处理一些涉及亲属权益的事务时,不太清楚直系亲属的范围。比如在继承财产、办理某些证明时,常常需要明确直系亲属。我想知道民法典里是怎么定义直系亲属的,具体包括哪些人呢?
展开


在法律范畴中,直系亲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主要涉及到众多法律权益和义务的分配。简单来说,直系亲属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其中,配偶是因婚姻关系而形成的直系亲属,夫妻双方互为配偶,在婚姻存续期间,彼此在财产、扶养等方面享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就是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往上数,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往下数,包括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是直接的、连续的。 在实际生活中,直系亲属的界定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法定继承中,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的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就包括配偶、子女、父母,这里的子女、父母就是典型的直系血亲,配偶则是因婚姻形成的直系亲属。此外,在一些涉及人身关系的事务中,如监护、赡养等,直系亲属也承担着重要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