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酒驾和醉驾的区别及处罚规定是怎样的?


在了解公职人员酒驾和醉驾的区别及处罚规定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酒驾和醉驾的定义。酒驾和醉驾是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区分的。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对于普通公民酒驾和醉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确的处罚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而公职人员除了要接受上述交通安全法的处罚外,还要接受纪律处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公职人员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予以开除。 所以,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如果只是酒驾,未达到醉驾标准,可能会面临暂扣驾驶证、罚款等交通处罚,同时还可能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比如警告、记过等。但如果达到醉驾标准,构成危险驾驶罪等刑事犯罪,除了吊销驾驶证、罚款等交通处罚外,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职人员一般会面临开除公职的处分。 总之,公职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酒驾和醉驾行为,不仅是为了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是维护公职人员的形象和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