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冻结银行卡和司法冻结有什么区别?


公安冻结银行卡和司法冻结存在诸多方面的区别。 从概念上来说,公安冻结银行卡通常是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了侦查犯罪活动、防止犯罪嫌疑人转移资金等目的,依法对涉案的银行卡进行冻结。而司法冻结则是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在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等司法程序中,根据案件需要,对当事人的银行卡账户资金采取的限制措施。 在冻结原因方面,公安冻结主要是因为涉及刑事犯罪案件。比如在经济犯罪案件中,为了查明犯罪事实、固定证据、追回赃款等,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关联人员的银行卡进行冻结。例如在诈骗案件中,为了防止诈骗所得资金被转移,公安机关会及时冻结相关银行卡。司法冻结的原因较为多样,在民事诉讼中,可能是原告为了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从而冻结被告的银行卡;在执行程序中,法院为了强制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也会对其银行卡进行冻结。 冻结程序上,公安冻结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冻结存款、汇款等财产,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通知金融机构等单位执行。司法冻结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在执行程序中,法院会根据执行裁定书直接要求金融机构协助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卡。 冻结期限方面,公安冻结存款、汇款等财产的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期限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司法冻结在不同的法律程序中有不同规定。在财产保全中,冻结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