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养和监护人有什么区别?
我不太清楚扶养和监护人这两个概念,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我想了解在法律层面上,扶养和监护人具体是怎么定义的,有哪些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照顾孩子或者赡养老人方面,这两者的职责分别是怎样的。
展开


扶养和监护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在含义、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来看看扶养。扶养指的是特定亲属间一方须对他方承担生活供养责任的法律关系。它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抚养、平辈之间的扶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简单来说,就是在亲属关系中,一方在生活上给予另一方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要为子女提供生活所需,让他们健康成长;成年兄弟姐妹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存在扶养关系;子女对年迈的父母有赡养的责任,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扶养关系有详细规定,明确了不同亲属间扶养的条件和范围等内容。 而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那些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比如年幼的孩子或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确认知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一般是其父母,如果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就会按照法定顺序由其他亲属或者相关组织担任监护人。 从两者的区别来看,扶养更侧重于亲属间的生活供养和经济支持关系,强调的是一种经济上的责任;而监护人主要侧重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的监督、保护和管理,更注重对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弥补和合法权益的保障。比如,扶养人可能只是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但不一定对被扶养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而监护人不仅要保障被监护人的生活,还要在法律层面上代表被监护人进行各种活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