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局立案和不立案的区别是什么?
我收到了税务稽查局的通知,心里很慌,不太清楚他们立案和不立案到底有啥不一样。立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有大问题,会面临很严重的处罚?不立案是不是就没事了?想了解下这两者具体的区别。
展开


税务稽查局立案和不立案存在多方面的区别。首先,从概念上来说,立案是指税务稽查局经过初步的线索分析和评估后,认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可能存在税收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深入调查,于是将其作为一个正式的案件进行处理。不立案则是经过审查,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存在税收违法行为,或者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等,决定不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税务稽查局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后,会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应当立案查处。这些标准通常包括纳税人涉嫌逃避缴纳税款、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较为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而对于一些轻微的、通过简单的调查就能排除嫌疑的情况,可能就不会立案。 在程序方面,立案后税务稽查局会按照一套严格的程序进行调查。稽查人员会依法调取账簿、凭证等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甚至可能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等。整个调查过程会有详细的记录和文书要求。而不立案的话,一般不会启动这些复杂的调查程序,可能只是通过简单的询问、资料核实等方式来处理,处理过程相对简便。 从对当事人的影响来说,立案通常意味着当事人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果调查后确实存在税收违法行为,当事人可能会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甚至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不立案则通常表明当事人目前没有被发现有重大的税收违法行为,当事人一般不会受到上述这些严重的处罚。不过,不立案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再被调查,如果后续发现了新的线索,税务稽查局仍有可能重新启动调查程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