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和诈骗罪共犯有哪些区别?


帮信罪和诈骗罪共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区别: **主观方面**: 二者在主观方面都要求故意,但故意的内容不同。在认识因素方面,诈骗罪共犯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具体的故意;而帮信罪要求行为人确切知道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或知道他人可能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是概括的故意。在意志因素方面,诈骗罪共犯的行为人是持一种希望的心态,为直接故意;而帮信罪的行为人除了希望的心态,还有一种放任的心态,除了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并且,诈骗罪共犯的行为人一般事先、事中有意思联络,有通谋;而帮信罪的行为人,一般没有通谋或无法查清是否有通谋。 **客观行为方面**: 同样都是为犯罪提供帮助,但对诈骗罪和帮信罪来说,帮助的内容、程度也不同。在帮助的方式上,帮信罪的帮助行为仅适用于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支付结算等特定帮助行为,而诈骗罪的帮助行为既包含帮信罪的特定帮助行为,也包含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等一般性帮助行为。在帮助行为的程度上,帮信罪的帮助行为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诈骗罪的帮助行为无此要求。 **侵犯的客体方面**: 诈骗是侵财类犯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信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特别是在“一帮多”的情形下,侵害法益具有多元化,不仅是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甚至会蔓延至毒品、淫秽物品、洗钱、知识产权等不特定领域的秩序。 **犯罪主体方面**: 帮信罪的行为人既包括个人,也可能涉及到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然而相比之下,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仅仅限定于自然人身份。 **量刑方面**: 帮信罪的量刑一般在三年以下。而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