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区别是什么?

我在做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最近接触到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这些概念,感觉它们有点类似,不太能分清。想了解下保障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具体有哪些区别,这些区别在实际贸易中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view-more
  • #保障措施
  • #反倾销
  • #反补贴
  • #国际贸易
  • #贸易保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国际贸易领域用于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重要措施,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概念和性质不同。保障措施是指当某一产品的进口数量大量增加,对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可以采取的必要措施。这有点像当洪水突然来袭,为了保护自家农田,筑起堤坝。它主要针对的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是一种紧急的“安全阀”机制。例如,某国大量进口某种农产品,导致国内同类农产品产业遭受严重冲击,该国就可能启动保障措施。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抵制措施。倾销就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这就好比有商家以极低的价格恶意抢占市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进口国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内产业利益,会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比如,国外某企业以远远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的水平向我国出口钢材,我国相关企业就可以申请反倾销调查。 反补贴则是针对补贴行为采取的措施。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这类似于政府给某些企业“开小灶”,让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进口国为了抵消这种补贴带来的影响,会征收反补贴税。例如,某国政府对本国的纺织企业给予大量补贴,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低,其他国家就可能对其采取反补贴措施。 其次,适用条件不同。保障措施的实施要求进口产品数量增加,这种增加可以是绝对增加,也可以是相对增加,并且要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这里的“严重损害”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意味着国内产业面临的困难非常大。 反倾销的适用条件是存在倾销行为,即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同时这种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判断倾销是否存在需要比较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计算和认定方法。 反补贴的适用条件是存在专向性补贴,即补贴是针对特定企业、产业或者地区的,并且这种补贴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实质阻碍。专向性补贴的认定也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判断补贴是否具有针对性。 再者,实施期限和方式不同。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0年。实施方式主要有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 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一般为5年,但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反倾销主要是通过征收反倾销税来抵消倾销产品的低价优势。 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和复审程序与反倾销类似,一般也是5年,必要时可以延长。反补贴主要是征收反补贴税来消除补贴对国内产业的不利影响。 最后,法律依据不同。保障措施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保障措施协定》。 反倾销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定》。 反补贴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综上所述,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虽然都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但在概念、适用条件、实施期限和方式以及法律依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