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起诉需要什么手续?


起诉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 首先,起诉离婚需要准备相关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所以,要准备好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除了起诉状,还需要准备证明夫妻关系的材料,通常是结婚证。如果结婚证丢失,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具婚姻关系证明。同时,要准备能够支持自己诉讼请求的证据,比如涉及财产分割的,要提供财产清单和相关的产权证明;涉及子女抚养问题的,要提供子女的出生证明、自己抚养能力等方面的证据。 然后是向法院提交材料并立案。要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是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法院立案庭,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受理案件,并通知你缴纳诉讼费用。缴纳费用后,案件正式立案。 立案后,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开庭前,法院通常会先进行调解。调解是离婚诉讼的必经程序,如果调解成功,可能会达成离婚调解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婚姻关系解除。如果调解不成,法院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庭审情况,对是否准予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作出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