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调解协议的生效包括哪些方面?


离婚调解协议的生效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确离婚调解协议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夫妻双方在离婚过程中,在法院等有关部门的主持调解下,就离婚相关事宜,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分担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所签订的协议。 关于离婚调解协议的生效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离婚调解协议要经过法院制作调解书,并且双方签收了调解书,才正式生效。不过,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根据该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离婚调解协议生效后的效力范围很广泛。在身份关系方面,一旦生效,意味着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正式解除。双方不再具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比如相互扶养的义务、继承对方遗产的权利等都随之消失。在财产关系上,协议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方案开始执行。双方要按照协议约定的内容,对房产、车辆、存款等财产进行分配。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依据生效的调解协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于子女抚养问题,生效的调解协议会明确子女的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等。获得抚养权的一方有权和子女共同生活,另一方则需要按照约定支付抚养费,并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如果一方违反关于子女抚养的约定,另一方同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子女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离婚调解协议生效后,对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