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案由是什么?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案由,是指在离婚后因财产分割问题产生纠纷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案件所依据的法律关系类型。简单来说,就是给这个财产分割纠纷案件定一个‘名分’,方便法院归类和处理。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对相关案由有明确规定。离婚后财产分割可能涉及的案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离婚后财产纠纷。当夫妻双方在离婚时,未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或者虽然进行了分割,但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离婚时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此时就可以以离婚后财产纠纷为案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比如,离婚后发现对方在离婚前偷偷把一笔存款转到了他人名下,就可以通过这个案由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另一种是夫妻财产约定纠纷。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财产的归属有书面约定,离婚后因该约定的履行等问题产生纠纷,就可以以夫妻财产约定纠纷为案由起诉。例如,夫妻双方曾经约定婚后购买的某套房产归一方所有,但离婚后另一方不认可该约定,此时就适用这个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所以,当因财产约定产生纠纷时,这个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以作为处理纠纷的依据。 总之,确定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案由,要根据具体的纠纷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这样才能准确地维护自己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