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只要接到报警就会立案吗,该怎么处理?
我之前报警反映了一起交通事故情况,但是不太清楚交警是不是只要接到报警就一定会立案。如果立案了后续是怎么处理的,不立案又该怎么办呢?我想了解这方面的具体规定。
展开


首先,交警并非只要接到报警就会立案。立案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登记并开展调查处理的法定程序。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进行初步调查。如果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案。也就是说,只有当报警的交通事故情况属实,有需要处理的必要时,交警才会立案。例如,如果报警称发生了碰撞事故,但到达现场后发现双方只是有轻微的刮擦,且双方已经自行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不会立案。 要是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比如报警称的事故地点不在该交警部门的管辖区域内,就会进行相应的告知和处理。 如果交警立案了,后续会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交警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收集证据,包括现场的痕迹、车辆状况、证人证言等。之后会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具体情况。根据收集到的证据,确定事故的责任划分。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在责任划分明确后,如果涉及民事赔偿问题,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也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涉嫌犯罪的,交警部门会依法进行刑事侦查等进一步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