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私自收费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医生私自收费是一种违反医疗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从法律层面来看,它可能涉及到多个罪名的立案标准,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首先是可能涉及的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指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在医生私自收费的场景中,如果医生利用其在医院工作的职务便利,把本应归医院所有的医疗费用私自截留,据为己有,就可能构成此罪。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而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也就是说,医生私自收费达到六万元以上的,一般可以作为职务侵占罪立案的标准。 其次是可能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如果医生在私自收费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特殊照顾或者违规操作等不正当利益作为回报,就可能涉嫌该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按照上述司法解释,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六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达到这个标准就可能予以立案。 另外,在实际情况中,即便医生私自收费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但这种行为也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相关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一旦发现医生有私自收费行为,患者可以向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或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