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吗
准备结婚,和对象打算签婚前财产协议,不太清楚这协议需不需要去公证。担心不公证会不 会没法律效力,又怕公证麻烦。想了解从法律规定以及实际作用等方面来看,婚前财产协议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公证 。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婚前财产协议并非必须进行公证。
首先,从法律规定来讲,《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表明,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只要协议是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即使没有公证,这份协议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公证不是婚前财产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除非双方明确约定以公证作为协议生效的前提。
其次,公证后的婚前财产协议有一定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这意味着公证后的协议在证据效力上更强,如果日后双方就财产问题发生纠纷,公证过的协议作为证据更容易被法院采信。而且公证机构在公证过程中会对协议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协议合法、真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纠纷。
不过,如果双方对婚前财产协议的内容没有争议,并且能够妥善保管好协议文本,那么不进行公证也不会影响协议本身的效力。双方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比如是否担心协议的证明力、是否想借助公证机构审查协议内容等方面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对婚前财产协议进行公证。
相关概念:
婚前财产协议:是夫妻于结婚登记前签订、结婚登记后生效的,就有关双方婚前、婚后的财产归属等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要求民事主体的行为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