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财务做账流程是怎样的?


出口企业财务做账流程包含多个关键步骤。首先是业务初始阶段的凭证处理。当出口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并发出货物后,会产生一系列原始凭证,如出口发票、货运单据等。会计人员要根据这些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确认出口销售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一般在货物报关出口后,满足上述条件时确认收入。 接着是成本核算环节。出口企业需要准确核算出口商品的成本,这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要根据存货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计算发出商品的成本,并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将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然后是收汇与结汇的账务处理。当企业收到国外客户的货款时,要进行收汇的账务处理。收汇后,根据汇率情况进行结汇,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汇率的波动,可能会产生汇兑损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因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最后是出口退税的处理。出口退税是国家为了鼓励出口而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口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等税款。企业要准确计算应退税额,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相关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出口货物适用退(免)税政策的,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出口退税申报手续。在账务处理上,要将应退税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科目,同时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