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财产分割是怎样的?
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房产、存款和其他财物。现在兄弟姐妹几个打算分割这些财产,但我们对怎么分不太清楚。想知道在法律上,家庭财产分割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式,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展开


家庭财产分割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共有的财产进行分配的过程。在我国,家庭财产分割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要区分家庭财产中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夫妻双方婚后购买的房产、车辆等。在进行家庭财产分割时,应先将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夫妻一方的部分划分出来,通常是平均分配。比如,一套婚后购买的价值100万的房子,若无特殊约定,夫妻双方各占50万。 其次,对于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这部分财产归个人所有,不参与家庭财产分割。像一方婚前购买并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房产,就属于其个人财产。 当涉及到继承情况下的家庭财产分割时,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若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则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在进行家庭财产分割时,建议家庭成员之间先进行友好协商,达成一致的分割方案。若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