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父母离异情况下监护人如何确定?


在了解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父母离异情况下监护人如何确定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通常情况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即使父母离异,他们与子女间的关系,也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这意味着,父母离异后,对于未成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双方仍然是其监护人。比如,在孩子的教育、医疗等重大事务决策上,父母双方理论上都有参与和决策的权利与义务。 然而,如果父母一方存在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等情形,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对于成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父母离异,一般也是由父母作为监护人。但如果父母不适合担任监护人,那么可以由其他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顺序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