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吊销未注销该如何处理,有什么影响?


营业执照吊销和注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吊销是指企业违反了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被工商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强制手段剥夺其经营资格的一种行政处罚。这是行政机关对企业实施的最严厉的行政处罚。而注销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经过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并经过规定清算程序后主体资格消灭。企业注销后,法人资格彻底终结,所有经营活动都完全停止。 当营业执照被吊销但未注销时,处理方式一般如下:首先要成立清算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公司因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接着是展开清算工作。清算组需要接管公司财产、了结公司未了业务、收取债权、清理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然后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在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最后,在清算结束后,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营业执照吊销未注销会带来多方面影响。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而言,根据相关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三年内都不得申请或担任其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本身来说,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不得继续从事经营活动,否则将被视为无证经营,会面临更严重的处罚。此外,企业的不良信息会被记入信用档案,影响企业今后的信用评级和商业活动。而且税务稽查完税情况,如果公司有营业额,但在税务部门没有完税凭证,有欠缴的应缴税款,则会产生滞纳金,目前标准是每天万分之五。如果是个体每月交了定额税,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