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刑事诉讼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肇事逃逸刑事诉讼时间涉及到追诉时效的规定。追诉时效简单来说,就是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过了这个期限,一般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啦。 首先,如果肇事逃逸构成犯罪,要依据所面临的刑罚来确定追诉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具体到肇事逃逸:若肇事逃逸构成犯罪,但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 ,追诉时效是五年;若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若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五年。例如,肇事逃逸后被认定为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如果最终判处是3 - 5年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五年;如果判处5 - 7年有期徒刑,追诉时效就是十年。要是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被判处7 - 10年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如果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五年。 另外,如果交通肇事案件已经立案了,那就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啦,任何时候都能追究逃逸者的刑事责任。 相关概念: 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法定最高刑:指的是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规定的刑罚中最重的刑种或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