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不追究时效是多久?


肇事逃逸不追究时效需要区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 - 民事赔偿责任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可依权利人申请决定是否延长。也就是说,在这三年时效内可主张民事赔偿,超过时效对方可能以此抗辩不承担赔偿责任。 - 行政处罚责任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若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以如果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超过二年未被发现,就不再追究行政处罚责任。 其次,如果肇事逃逸构成犯罪: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所以,如果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若被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五年;若被判处5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若因逃逸致人死亡被判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10年;若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15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案件已经立案,那么就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无论过了多久都要追究逃逸者的责任。 总之,肇事逃逸不追究时效的具体时长要根据是否构成犯罪、犯罪情节以及案件是否立案等多种因素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