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是怎样的?
我在学习刑法时,看到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这个概念,不太理解。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法律拟制成故意杀人罪,它和普通的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相关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展开


法律拟制是指立法者基于某种价值目的的考虑,不论事实上的真实性,有意用现有的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去解释和适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不同事物等同对待并赋予其相同法律效果。在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就是将一些原本不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的行为,通过法律的特别规定,按照故意杀人罪来定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这里原本的行为是非法拘禁,但当出现使用暴力致人死亡这种严重结果时,法律就将其拟制为故意杀人罪。这是因为在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其行为的危害性和主观恶性达到了和故意杀人相当的程度。 再比如,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本应依法履行职责,但他们在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过程中致人死亡,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职责要求,其造成的后果和故意杀人的危害结果一致,所以法律将其拟制为故意杀人罪。 还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聚众斗殴本身是一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但当出现致人死亡的结果时,就超出了聚众斗殴罪的范畴,基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律将这种情形拟制为故意杀人罪。 法律拟制的故意杀人罪和普通的故意杀人罪在行为表现和主观故意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在法律后果上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故意杀人罪来定罪量刑。这样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为了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让犯罪行为得到与其危害程度相匹配的处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