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所指的生命,是能够独立呼吸并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这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受到法律保护,不容他人随意侵害。 其次是客观要件,必须存在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作为就是主动实施杀害行为;不作为构成杀人罪则有特定要求,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不履行义务导致他人死亡,才可能构成。同时,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像执行死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紧急避险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况很少,通常要避险同时立功才可能不构成犯罪 )就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另外,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才行。 再者是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这里强调只要达到14周岁,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能构成该罪主体。不过,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规定应酌情减轻或从轻判罚 。 最后是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则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概念: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不作为: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人由于负有某种特定义务,而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防止危害结果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