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定额核定销售额是怎么回事?
我是个个体户,最近听说有定额核定销售额这个说法,不太明白是啥意思。我平时就做些小买卖,也没太在意销售额的具体核算。想了解下这个定额核定销售额对我有啥影响,是怎么确定这个额度的呢?
展开


个体户定额核定销售额,简单来说,就是税务机关根据个体户的经营情况,给其确定一个固定的销售额。这个销售额是用来作为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从法律角度来看,依据《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税务机关会通过多种方法来核定个体户的定额销售额。比如,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对于个体户而言,定额核定销售额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实际销售额没有超过核定的销售额,那么就按照核定的销售额来缴纳税款。要是实际销售额超过了核定销售额一定比例(通常是20% - 30%,具体比例各地规定不同),个体户就需要向税务机关申报并补缴相应税款。 举个例子,假如税务机关给某个体户核定的月销售额是2万元,该个体户当月实际销售额是1.8万元,那么就按照2万元来计算应纳税额。但如果实际销售额达到了2.5万元,超过了核定销售额,并且超过的比例达到了当地规定需要申报的标准,那就得申报补缴超出部分的税款。 个体户定额核定销售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税务机关会定期对定额进行重新核定,一般情况下是每年核定一次。当个体户的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比如扩大经营规模、经营项目调整等,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重新核定定额销售额。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