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人应该如何对待工程师发出的口头指令?


在工程项目中,工程师发出的口头指令是一个常见的情况,承包人需要谨慎且正确地对待。下面从法律层面为您详细讲解承包人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我们要明确工程师的口头指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效力,但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应及时将其转化为书面形式。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九十六条规定,建设工程实行监理的,发包人应当与监理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委托监理合同。虽然这里说的是委托监理合同,但也强调了书面形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工程师的指令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书面化的指令更能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当承包人收到工程师的口头指令时,第一步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要求工程师对该口头指令予以确认。这是为了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有了书面确认,指令的内容和要求就更加清晰明确。如果工程师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了书面确认,那么承包人就可以按照确认后的书面指令执行。 然而,如果工程师拒绝进行书面确认,承包人也不能盲目执行。此时,承包人可以在收到口头指令后的一定时间内(通常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若合同未约定,应在合理时间内),向工程师发出书面函件,说明已收到口头指令的内容,并声明如果工程师在一定期限内不做出相反表示,将视为该口头指令已被认可。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承包人的权益,避免因执行了没有书面依据的指令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在执行口头指令的过程中,承包人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记录内容包括指令的时间、地点、具体要求以及执行情况等。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日后可能发生纠纷时的证据,证明承包人是按照指令要求进行操作的。 如果因为执行工程师的口头指令而导致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承包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规定向发包人提出索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规定,承包人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8天),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并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的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8天),提交正式的索赔报告。索赔报告中应详细说明索赔的理由、金额和工期等内容。 总之,承包人对待工程师发出的口头指令,要遵循及时书面确认、做好记录、合理索赔等原则,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