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人员家属该如何面对?


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当面临家人被留置这种情况时,家属首先要了解基本权利和义务。 从权利方面来说,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但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有碍调查情形的除外。这保障了家属的知情权。而且家属如果接到通知退赃的要求,要是对退赃的数额、范围等存在疑问,有权要求监察机关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从义务角度,若家属知晓案件相关情况,监察机关会依法询问以查明事实、全面收集证据,家属有义务配合调查,如实陈述相关信息。比如家庭财产来源等涉及被留置人员职务违法犯罪的相关事实或证据线索等情况时,监察机关为查明事实,会依法对家属进行询问。 其次,关于是否会被询问,这并不绝对。若家属与案件无直接关联,通常不会被询问;若有关联,则可能会被询问。监察机关询问家属要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家属合法权益,不能采用威胁、引诱等非法手段获取信息。 再者,如果遭遇留置错误,家属可以通过内部申诉途径,向该监察机关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查留置决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监察机关作出处理决定后,如果当事人仍不服,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复查,对复查结果不服的还可以申请复核;若留置措施造成了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等合法权益的严重损害,在符合法定条件下,还能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救济,例如提起国家赔偿诉讼。 最后,建议家属保持冷静,避免慌乱中做出不利于自己和被留置人员的行为。同时,可考虑咨询专业律师,获得更准确的法律指导和帮助。 相关概念: 留置:监察法规定的一种调查措施,针对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行为,在符合法定情形下采取的措施。 申诉:如果认为监察机关留置错误,可以向该监察机关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查留置决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复查复核:在监察机关作出处理决定后,如果当事人仍不服,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复查,对复查结果不服的还可以申请复核。 司法救济:当留置措施造成合法权益严重损害时,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通过司法途径如提起国家赔偿诉讼寻求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