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后多久能拿到赔偿?


工伤鉴定后拿到赔偿的时间并不固定,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如果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一般在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由用人单位或受伤职工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交相关资料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按照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社保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通常会在6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一般在15日内作出决定。审核通过后,款项会在较短时间内拨付到单位或职工账户,整个过程顺利的话,2至3个月左右能拿到赔偿。不过要是存在特殊情况,比如需要补充材料等,时间就可能会延长。相关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其次,如果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由单位承担。要是单位积极配合,在双方就赔偿金额协商一致后,单位会按约定支付赔偿款,可能1至2个月能拿到;要是单位拖延或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争议,职工需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那么拿到赔偿的时间可能会延长至6个月甚至更久,具体要看案件复杂程度和司法程序进展。 总之,工伤鉴定后拿到赔偿的时间因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单位态度、是否存在争议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相关概念: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