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能排除自己撞人了呢?


在判断多久可以排除自己撞人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交通事故的认定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如果当事人发生事故后未停车、未保护现场等情况,可能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在发生疑似撞人情况后,当事人当场停车查看,现场没有人员受伤,也没有发现有与撞人相关的痕迹,如车辆碰撞痕迹、血迹等,那么在现场初步就可以基本排除撞人。 要是当场没有查看,后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判断。比如,查看车辆是否有新的碰撞痕迹,调取行车记录仪或者事发路段的监控视频。如果在合理时间内(比如几天内),没有收到交警部门关于撞人的通知,也没有发现车辆有异常碰撞痕迹,并且通过查看监控也没有发现自己撞人的情况,那么排除撞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然而,如果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事发路段没有监控,或者自己当时比较慌乱没有仔细检查车辆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排除。因为有可能受伤者当时没有察觉伤情,之后才发现并报警。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事故没有超过追诉时效,都有可能被追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一定期限不再追诉,交通肇事罪的追诉时效根据不同量刑幅度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不过交通肇事罪属于刑事犯罪,一般轻微的交通事故不构成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