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怎样计算利润?


在了解制造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如何计算利润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利润的基本概念。利润其实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扣除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的效益好坏。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利润计算相对复杂一些。制造企业主要是生产产品,要经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首先是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 + 其他收益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 净敞口套期收益( - 净敞口套期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 - 资产减值损失 + 资产处置收益( - 资产处置损失)。这里的营业收入就是企业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成本则包括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原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比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设备的折旧费等。 然后是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像企业接受的捐赠等;营业外支出则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例如企业的罚款支出。 最后是净利润,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相关依据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商品流通企业主要从事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业务,其利润计算与制造企业有所不同。同样先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这里的营业收入是销售商品的收入,营业成本就是购进商品的成本。商品流通企业一般不存在生产环节的制造费用。 接着是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与制造企业一致,即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相关法律依据同样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总之,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在利润计算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因经营特点不同而存在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