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情形有几种?


犯罪中止的情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从犯罪发生的时空范围角度来说: - 预备中止,这是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简单来讲,就是犯罪分子在为实施犯罪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比如准备工具、踩点等行为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就像有人打算入室盗窃,已经准备好了撬锁工具,到了目标房屋外,但是突然觉得这样做不对,就放弃离开了,这就是预备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预备中止符合自动放弃犯罪这一情况。 - 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在犯罪行为还没有全部实施完成的时候出现的中止。例如,一个人想要抢劫路人,刚把刀掏出来,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实施抢劫行为,就因为路人的苦苦哀求,心软放弃了,这就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 - 实行终了的中止,是犯罪行为已经全部实施完毕,但犯罪结果还没有发生之前,犯罪分子主动采取措施成功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投毒案件中,犯罪人投毒后,又后悔了,赶紧把被害人送去医院抢救,最终被害人脱离生命危险,这就是实行终了的中止。 其次,根据行为人中止犯罪行为的方式,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 消极中止,就是自动放弃犯罪。这种情况相对简单,犯罪分子只要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停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就可以构成。像在预备中止中,准备犯罪工具阶段放弃犯罪意图,就属于消极中止。 - 积极中止,指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但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不仅要停止犯罪行为,还得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前面提到的投毒后送医抢救就是积极中止的典型例子。 对于中止犯,刑法也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于犯罪中止这种主动放弃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行为的鼓励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