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几小时开车才不算酒驾?


酒后几小时开车不算酒驾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确切时间。这是因为酒精在每个人体内的代谢速度不一样,受到身体状况、饮酒量、酒精代谢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确酒驾和醉驾的法律标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一般情况下,饮酒后30分钟到2小时内,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会达到最高值。通常来说,如果只喝了少量啤酒,可能等待9小时左右酒精能基本代谢完,但这只是大致情况。要是饮用了白酒、红酒等酒精浓度更高的饮品,或者饮酒量较大,那所需时间就会更长,比如喝了4瓶啤酒或者半斤白酒,血液中的酒精大概需要10 - 20个小时才能完全消耗完。不过这也和个人身体的代谢功能有关,还有后续是否多喝水,是否吃有利于酒精分解的食物和药物等。 为了确保安全,建议在饮酒后等待至少24小时再驾驶车辆。因为每个人差异实在太大,即便过了较长时间,也不能凭借感觉判断,还是有可能被检测出酒驾。如果真的着急出行,最好的办法是找代驾或者让没饮酒的朋友帮忙开车。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相关概念: 饮酒驾车:就是刚才说的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这种情况违法但没达到醉驾那么严重。 醉酒驾车: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这属于比较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罚也更严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