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有几个档次?


社保缴费档次是指在缴纳社会保险时,根据不同的缴费基数划分出的不同缴费水平等级。社保分为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两者的缴费档次设置有所不同。 职工社保的缴费基数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资收入来确定的。按照规定,社保缴费基数是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范围。一般来说,缴费基数下限为平均工资的60%,上限为平均工资的300%。也就是说,职工社保缴费基数至少是当地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不超过300%。比如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5000元,那么缴费基数下限就是5000×60% = 3000元,上限就是5000×300% = 15000元。职工个人和所在单位按照这个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来缴纳社保费用。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居民社保则是由个人自愿参保缴费,缴费档次设置相对比较灵活。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多个缴费档次供参保人员选择。通常缴费档次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比如有的地方设置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2000元等多个档次。参保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档次。《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 总之,社保缴费档次的设置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无论是职工还是居民,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缴费档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