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放高利贷会怎么判刑?


未成年人放高利贷的判决情况需要分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民事行为能力角度分析: 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其放高利贷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要是八周岁以上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放高利贷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通俗讲,就是这个行为得经过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才会有效,要是法定代理人不追认那就无效。 接着看刑事方面: 单纯的放高利贷行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但这只是表明高利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并不必然构成犯罪。 不过,如果未成年人在放高利贷过程中存在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比如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那就得按照相应罪名来判定了。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罚也有不同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不过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些严重罪行时,才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放高利贷这种行为一般不负刑事责任,即便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处罚时也会从轻或者减轻;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 相关概念: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在法律上不具有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