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要交多少?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和个人的收入情况以及对应的税率等有关。首先,咱们得知道应纳税所得额,这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基础。应纳税所得额通常是指个人的综合所得减除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综合所得包含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简单来说,就是把你这一年通过这些途径挣的钱加起来,然后减去规定能扣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3%到45%不等。比如,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是3%;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超过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这里有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为了方便计算而预先确定的一个数值。例如,小李全年综合所得是10万元,假设他没有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万 - 6万 = 4万元。其中36000元按3%税率计算,税额为36000×3% = 1080元;剩下的40000 - 36000 = 4000元按10%税率计算,税额为4000×10% = 400元。所以小李全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1080 + 400 = 1480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第六条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等。这些法律条文明确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规则和方法,保障了税收的公平和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