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交警是怎么追查的?


在肇事逃逸案件发生后,交警通常会按照一套规范且有效的流程来进行追查。 首先是接警与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在接到肇事逃逸的报警后,会立即安排警力赶赴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交警会仔细勘查事故现场,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种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现场遗留的车辆碎片、刹车痕迹、血迹等,它们就像是案件的线索,能帮助交警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比如,车辆碎片可以用来判断肇事车辆的车型和品牌,刹车痕迹能反映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方向。 接着是调查走访。交警会向事故现场的目击证人了解情况,包括肇事车辆的外观特征、车牌号、行驶方向,以及驾驶员的外貌特征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缩小追查范围非常重要。此外,交警还可能会调取事故现场周边的监控视频,监控视频可以直观地记录肇事车辆的行驶轨迹,为后续的追查提供有力的线索。 然后是技术手段的运用。交警会借助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查询肇事车辆的登记信息,包括车主的联系方式和车辆的基本情况。同时,交警还会利用天网工程等监控系统,对肇事车辆可能经过的路段进行排查,追踪车辆的行驶轨迹。如果肇事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交警也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 最后是发布协查通报。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然无法确定肇事车辆和驾驶员的身份,交警会向周边地区的公安机关发布协查通报,请求协助调查。协查通报中会详细描述肇事车辆和驾驶员的特征,以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周边地区的公安机关会根据协查通报的内容,在各自辖区内进行排查,扩大追查范围。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这从法律层面保障了交警追查肇事逃逸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