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


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涉及到多个方面,下面为您详细讲解。 首先,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公式是: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关键。它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以前年度亏损。 收入总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比如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 免税收入是指属于企业的应税所得但按照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例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各项扣除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以前年度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5%。但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例如,某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收入总额为1000万元,不征税收入为50万元,免税收入为30万元,各项扣除为700万元,以前年度亏损为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 1000 - 50 - 30 - 700 - 20 = 200万元。如果该企业不属于小型微利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适用25%的税率,则应纳税额 = 200 × 25% = 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