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售房面积该如何计算?


房改售房,简单来说就是单位将公有住房按照一定的政策和价格出售给职工的行为。在计算房改售房面积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概念和规定。 首先要明确两个重要的面积概念,即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内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它包括了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以及阳台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就是我们实际能够使用的房间面积;套内墙体面积是指房间内部墙体所占的面积;阳台建筑面积则根据阳台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定规则计算。 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是指整栋建筑物的业主共同拥有的建筑面积,比如楼梯间、电梯井、走廊等公共部分的面积。这部分面积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摊到各个房屋中。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等相关规定,计算房改售房面积时,一般是将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相加,得出的总和就是该套房屋的建筑面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购房面积。 对于套内建筑面积的计算,有明确的测量标准。套内使用面积按照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计算;套内墙体面积,新建住宅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均为公用墙,公用墙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非公用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的计算也有区分,封闭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阳台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在分摊共有建筑面积方面,一般是按照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比例进行分摊。其计算公式为: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 套内建筑面积,其中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 整栋建筑物的共有建筑面积 ÷ 整栋建筑物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总之,房改售房面积的计算是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的,通过准确计算套内建筑面积和合理分摊共有建筑面积,最终确定购房者应购买的房屋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