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核定征收生产经营所得如何计算?
我是个个体户,最近听说要核定征收生产经营所得,但我不太清楚这个是怎么算的。我平时就是做点小生意,收入也不稳定,想知道核定征收的时候,这个生产经营所得是依据什么算出来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展开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个体户核定征收生产经营所得的相关概念。核定征收是税务机关针对那些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准确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时,采用的一种征收方式。它主要分为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和定额征收这两种。 如果是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或者应纳税所得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 ÷ (1 - 应税所得率) × 应税所得率。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对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来计算应纳所得税额。这里的应税所得率是由税务机关根据不同行业预先规定的一个比例。比如,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的应税所得率可能在5% - 20%之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可能在7% - 20%之间;饮食服务业在7% - 25%之间等。 而定额征收则是税务机关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一般是税务机关根据个体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这个定额。例如,当地税务机关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某个体户一个月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缴纳500元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个体户就每月按照500元来缴纳。 相关法律依据是《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原则和方法,为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提供了规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也赋予了税务机关在特定情况下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权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