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营所得核定征收应税项如何计算?
我自己经营了一家小店,听说个人经营所得有核定征收的方式。但我不太清楚核定征收下应税项到底是怎么计算的,比如计算的依据、公式之类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个人经营所得核定征收是税务机关根据一定方法对纳税人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进行核定的一种征收方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应税项的计算方法。首先,要了解核定征收有两种常见方式,即定期定额征收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定期定额征收是税务机关直接核定纳税人一定经营时期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及收益额,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这种方式下,税务机关会综合考虑您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等因素,直接给出一个固定的税额,您按照这个税额来缴纳税款就行。它比较适用于经营规模小、经营情况相对稳定的个体工商户等。 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是税务机关预先核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率,然后根据纳税人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实际发生额,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或者应纳税所得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 ÷ (1 - 应税所得率) × 应税所得率。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这里的应税所得率会根据不同的行业由税务机关确定,比如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应税所得率标准。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个人经营所得的征收管理作出了基本规定,而具体的核定征收办法,各地会依据《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来执行。不同地区可能在具体操作和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如果您想确切了解自己适用的核定征收应税项计算方法,建议您咨询当地的税务机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