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灵活就业退休工资怎么算?


对于个人灵活就业者来说,退休工资也就是养老金,它的计算方式和企业职工基本是一样的,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如果有视同缴费年限,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基础养老金,它体现的是社会统筹部分的待遇。计算基础养老金,要先算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和你历年的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有关。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比如说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你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4000元,缴费年限为30年,那么基础养老金 =(5000 + 4000)÷ 2 × 30 × 1% = 13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这部分是你自己缴纳的养老金积累。你每个月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一部分进入统筹账户,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用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和退休年龄有关,例如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55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70个月。假设你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有10万元,60岁退休,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 = 100000 ÷ 139 ≈ 719元。 过渡性养老金,它是针对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设置的。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之前,个人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各地不同,一般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等有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所以,个人灵活就业者的退休工资会受到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