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退休金怎么算,能举例说明吗?


灵活就业人员退休金的计算和企业职工退休金的计算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有的还有过渡性养老金。下面为你详细解释这几个部分以及如何计算。 基础养老金是依据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来计算的。简单来说,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当地所有在职员工平均的月工资水平,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和你自己历年的缴费情况相关。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用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得到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就是你这么多年自己缴纳社保,进入个人账户的那部分钱的总和。计发月数和退休年龄有关,不同的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例如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 过渡性养老金并不是所有灵活就业人员都有,它主要是针对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视同缴费年限指的是在实行社保制度之前,你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一般是过渡性养老金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过渡系数各地不同,一般在1.0% - 1.4%之间)。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假设李先生是灵活就业人员,60岁退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他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4000元,缴费年限为20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80000元。首先计算基础养老金,根据公式(5000 + 4000)÷ 2 × 20 × 1% = 900元。然后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80000 ÷ 139 ≈ 576元。如果李先生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他每月的退休金就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和,即900 + 576 = 1476元。这里的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因为各地政策、工资水平等因素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