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生效裁判的被改判率如何计算?

我在研究司法数据,想知道生效裁判的被改判率到底是怎么算的。比如一个法院在一定时间内有很多生效裁判,之后有些被改判了,我不清楚用哪些数据来计算这个被改判率才是正确的,希望能得到准确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生效裁判
  • #被改判率
  • #司法数据
  • #裁判改判
  • #计算方法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生效裁判被改判率是衡量司法裁判稳定性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来说,它反映了已经生效的裁判结果,后续被上级法院或者再审程序改变的比例。 要计算生效裁判被改判率,首先要明确两个关键数据,一个是生效裁判的总数,另一个是被改判的生效裁判数量。生效裁判总数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所有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的数量,这些裁判文书一般包括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未上诉而生效的、二审终审判决以及再审终审判决等。而被改判的生效裁判数量,是指在这些生效裁判中,经过法定程序,如二审、再审等,最终裁判结果被改变的案件数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司法程序保障了当事人对生效裁判不服时申请救济的权利,当裁判被改判时就会影响被改判率的数值。 生效裁判被改判率的计算公式是:生效裁判被改判率 =(被改判的生效裁判数量÷生效裁判总数)× 100%。例如,在某一年度,某个法院共有1000件生效裁判,其中有50件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被改判,那么该法院这一年度生效裁判的被改判率就是(50÷1000)× 100% = 5%。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